宁夏人大官网移动版

宁夏人大公众号

围绕主线发挥人大制度优越性
牢记嘱托推动加快创建示范区

——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常委会贯彻铸牢主线实践综述
稿件来源:《宁夏人大》杂志2024年第9期 发布时间: 2024-10-30 字体: [][ ][ ]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

  自治区党委深入贯彻铸牢主线工作要求,扎实推进宁夏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加快发展。2024年5月,自治区党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意见》,要求把铸牢主线全面贯彻落实到中国式现代化美丽新宁夏建设的全过程各方面,有形有感有效加快示范区建设。

  2024年6月19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宁夏考察,强调“要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各族人民的心紧紧连在一起,把各方面的力量广泛凝聚到一起,共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共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盛举”。

  7月13日,自治区党委召开十三届八次全会,专题研究部署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要求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真抓实干,努力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加快建设美丽新宁夏。

  履职近两年,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紧跟党中央决策部署、紧扣自治区党委工作要求、紧贴改革发展需要,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立法、监督、代表等各项工作的主线,依法推动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

提供优质法制供给

护航铸牢主线贯彻落实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各项工作,积极引导各民族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着力在促进民族关系和谐、维护民族团结和睦上作出示范……”

  2023年8月,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决定,以法规性决定明确了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思想遵循、目标任务,对全区各级人大、“一府一委两院”、各群团组织等履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职责作出了规定,鼓励倡导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

  “决定起草修改过程中,我们多方调研论证,广泛征求、充分吸纳各方意见建议,最大限度凝聚了全区各族群众的意愿和共识,凝练了各个方面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经验做法,从法制层面为铸牢主线全面落实、具体实践提供有力保障和引领。”常委会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工作委员会主任杨勇介绍说。

  民族团结离不开宗教和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以系统思维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还审议通过了自治区宗教事务条例,为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促进各族信教群众增进共同体意识提供了管用有力的法规指引。

  自治区十三届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朱赟说:“确保各族群众享有平等法律地位、享有同等权利、履行同等义务、平等参与各项事务是增进中华民族共同性、铸牢共同体意识的关键。我们在每件法规、每个条款设计制定中都充分考虑维护公平性、强化中华民族共同性,同时不断加强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审查清理,重点审查涉及民族工作的内容,对不符合铸牢主线要求的及时列入立法计划予以修改或废止,确保以法制的公平统一维护中华民族的团结凝聚。”截至2024年8月,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坚持围绕铸牢主线,统筹运用立改废方式,共制定修改法规24件,废止了民族教育条例、农村扶贫开发条例,提请人代会审议废止了执行婚姻法的补充规定,进一步规范健全了地方法规制度,从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的各领域各方面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法治化轨道。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2024年7月16日至24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组成执法检查组,一体检查民族区域自治法、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条例、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关于推动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决定贯彻实施情况,全面掌握法定责任落实、重点工作推进情况,研判形势,发现不足,提出建议,并在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上审议了执法检查报告,将审议意见交由自治区人民政府研究办理,以刚性监督保证民族团结法律法规得到全面严肃实施、发挥保障引领实效。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坚实铸牢主线基础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

  民族地区贯彻落实铸牢主线要求,必须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切实加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铸牢主线推动全区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步履坚实而有力:

  依法作出加强经济工作监督的决定,听取审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中期评估及年度计划执行、预算执行、决算、审计情况等报告,及时审查批准预算调整方案,加强政府债务审查监督,坚决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以经济之稳筑牢社会之稳,以发展之稳保证各族群众安定团结。

  听取审议数字经济发展、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情况等报告,检查自治区奶产业发展条例、旅游“一法一条例”实施情况,调研推动先进装备制造、枸杞、滩羊等重点产业发展,助力做强“六新六特六优”产业;修改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强化科技进步法治保障,催生新质生产力;制定自治区社会信用条例,开展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执法检查,助力打造法治化、市场化和亲商惠商、利企暖企的营商环境,推动经济加快增长,以经济的稳中有进保障民族情感的不断增进。

  “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共同”是前提也是目标。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着眼于推动全区各族群众共有发展机遇、共享繁荣成果不断用劲发力、出策解题。

  开展区域协调发展情况专题调研,深入全区北、中、南部不同市、县(市、区)掌握分析城乡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的差距,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服务党委筹谋,督促政府落实。

  精心起草、审议通过自治区乡村振兴促进条例,从产业发展、人才培养、文明乡风、宜居宜业、组织建设五个方面规范推进乡村振兴的规划、机制、措施、责任,以法治力量推动乡村振兴,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为全区各族群众走向共同富裕增添新的法治保障。

  对处于繁荣发展末位的全区各族低收入人口群体给予特别关注,组成5个调研组,采取“三级人大联动、五级代表参与”方式,全覆盖脱贫摘帽县(市、区),开展脱贫地区低收入人口收入等情况专题调研,全面梳理问题,深刻分析原因,精准提出建议。常委会会议专题审议调研报告,形成高质量审议意见,及时转交、跟进督促政府及相关部门办理,竭力推动“小百分比”的各族群众在共同富裕中不断增进共同体意识。

推动保障改善民生

凝聚铸牢主线人心力量

  民生连着民心、关系国运。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坚决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在推动民生发展中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引导企业深度参与职业院校专业规划、教学设计、课程设置与实习实训工作,将企业需求融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各环节。”

  “加强村镇产业发展要素保障,让更多产业留在村镇,带动农村人口就业。”

  ……

  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审议政府促进就业、职业教育两个专项报告时纷纷建言献策。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面对经济下行、就业压力增大现实,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常委会把握关键,及时组织开展深入调研,听取审议政府相关专项报告,提出高质量意见建议,用心用情为促进全区各族群众更好就业把脉会诊、对症开方。

  全区各族群众普遍的民生关心关切,始终是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的监督重点要点。2023年3月听取审议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互联网 +医疗健康”工作情况的报告,5月听取审议关于医疗保障工作情况的报告,9月综合运用实地检查、明察暗访、问卷调查、专题座谈、满意度测评等多种方式开展基础教育质量提升情况调研,并对2022年关于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情况报告审议意见的研究处理情况进行了再听取、再审议、再交办,持续推动实现群众对均衡优质医疗与教育的期望,彰显了完善监督闭环,紧盯不放、常督不懈,推动实现全区人民高品质生活期盼,绘就各族群众高共情团结图景的初心决心恒心。

  “闭会期间提交的建议也被常委会领导重点督办了!”这是今年全区各级人大代表热议的话题。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各族群众通过人大代表反映的呼声诉求必然得到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的尽心竭力回应。2023年自治区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代表提出的9件议案、286件建议全部办结。今年自治区人代会上代表提出的青少年脊柱侧弯筛查工作进校园、实施农村清洁取暖改造项目等民生建议被确定为常委会重点督办建议。2024年5月,11名自治区人大代表通过网络履职平台联名提交的市民生活环境整治改造项目建议被常委会列为重点督办建议,从提交到取得实质性办理仅用时12天!开启了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将闭会期间代表所提建议作为重点督办建议的先河,拓展了人大关切民生、凝聚民心的渠道方式,丰富了贯彻落实铸牢主线要求的具体、生动实践。

推动保护绿水青山

呵护铸牢主线生态环境

  2023年11月,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依法加快推进美丽宁夏建设的决定》,围绕指导思想、领导力量、重点任务等方面作出法规性规定,为全面推进新征程宁夏生态文明建设,精心呵护各族群众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提供了重要法治引领保障。

  “‘一河三山’,绿水青山,是全区各族群众繁衍生息的家园。本届人大常委会把铸牢主线贯彻到依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各方面,在充分凝聚各族群众团结奋斗绘就美丽宁夏画卷的共识和意志、建好守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屏障方面使出了不少硬招实招,打出了组合拳。”常委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委员会主任刘志军介绍了常委会推动美丽宁夏建设方面的重点工作。

  2023年6月,常委会创新运用“清单式”检查模式,结合具体法律法规条款,制定检查任务清单、责任清单、落实清单,开展湿地保护法和自治区湿地保护条例执法检查,并在审议执法检查报告转交审议意见后,梳理形成问题清单和督办清单,对照开展明察暗访、跟踪监督,以最严密法治保护最优美生态。同时,结合执法检查掌握情况,针对法规规定与最新要求、实践需要不适应等问题,及时启动修法程序,于2024年5月审议修正了自治区湿地保护条例,确保生态保护法规符合现代化进程理念要求、体现各民族群众共同意愿。

  宁夏因黄河而生、因黄河而兴、因黄河而美,是沿黄九省区中唯一全境属于黄河流域的省区,各族群众同饮一河水,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母亲河。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在水、关键在水、难点在水。基于这样的认识,常委会主动“在水上做文章”,把水资源和水环境作为监督重点,听取审议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水资源保护利用情况等报告;每年以“保护黄河生态、建设美丽宁夏”为主题,开展“中华环保世纪行——宁夏行动”,深入调研黄河流域“清废行动”、重点入黄排水沟支沟溯源治理、河湖水生态系统修复等情况,持续、强力督促推动政府开展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工作。

  “对于垃圾分类咱们宁夏的法规具体是咋规定的?”

  “发现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向哪里反映举报呢?”

  6月5日,吴忠市滨河体育公园内,2024年“六五世界环境日”暨宁夏环境教育宣传周活动现场,群众积极与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机关党员干部互动交流。“常委会每年都将‘中华环保世纪行’与‘全国生态日’‘湿地日’等活动相结合,深入企业、社区、乡村、学校开展生态环保普法活动,引导社会群众增强生态环保法治意识,共护共建共享属于各民族、每个人的美丽宁夏。”刘志军说。

发挥人大代表作用

增进铸牢主线情感认同

  “这七个字是用篆书写的‘回汉儿女一家亲’。”“加上自己的创意,大家都能剪出自己喜欢的‘福’字。”在银川市西夏区朔方路街道代表联络站里,几位人大代表正在群众书法展览和民间艺术培训班上忙碌。

  “杨代表,我们村的‘花儿’联唱是第几个节目?”“马代表,我跟老姬这盘和了,是不再下一盘?”在中卫市中宁县大战场镇代表联络站里,每年都有人大代表建言举办的群众歌咏比赛、象棋大赛等活动。

  “送你一个我家老人自己绣的香包。”“来尝尝我家炸的油香。”在固原市原州区古雁街道代表联络站里,代表们经常联系服务居民共度端午、中秋等中华民族传统佳节。

  ……

  代表家站是人大代表依法履职、发挥作用的重要平台。2023年,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着力完善制度机制,召开全区加强代表家站建设现场推进会,推动切实建好用好代表家站,服务全区各级人大代表依托代表家站紧密联系各族群众,在听民声、察民情、聚民意的同时,带领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友好交往、情感交流、文化交融活动。

  “大家出门能坐上高铁,种地能用上引来的黄河水,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这些都是我们人大代表通过人代会把大家的困难和愿望反映给党和国家,再经过研究部署、项目扶持,然后变成现实的。”全国人大代表马慧娟在向群众宣讲全国两会精神时激动地介绍人大代表发挥的作用。每到最后她都会动情地说:“没有这么好的社会制度,没有我们强大的祖国,没有一心一意为老百姓的中国共产党,没有胸怀天下、心系人民的习近平总书记,哪能有我们今天的小康生活!我们要永远记着黄河水甜、共产党亲、总书记好。”

  “人大代表这样‘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宣讲,最容易激发群众的团结共情和‘五个认同’。”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主任刘智谋说,“要给群众宣讲好,代表们自己首先要体悟透,常委会每年都会在提高代表履职能力素养方面拿出针对性、实用性强的真招实招。”

  在专题讲座中重温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画卷,在现场教学中感悟各族人民亲如一家的深情厚谊,在分组讨论中明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使命担当——2024年6月 11日至14日,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常委会“人大代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培训班”成功举办。“听完讲座后,更感悟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要性,感悟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强大生命力。”自治区人大代表勉力义深有感触,“我们一定要牢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使命和责任开展履职活动,讲好中华民族一家亲故事,凝聚好各族群众爱党爱国、团结奋斗的共识。”

  自2024年6月开始,特别是在金秋9月这个自治区第41个民族团结进步月的重要时间节点,由自治区人大常委会部署推动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万名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实践活动正在蓬勃开展。全区各级人大代表结合开展履职活动,以积极参与民族团结视察调研、广泛面向群众宣传宣讲等方式,深入各族群众察民风民情、解困惑烦忧、讲法规政策、说发展变化、谈事迹故事,推动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意识和情感之根不断扎向各族群众心田、宁夏大地深处。

  两年履职路,铸牢行迹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把“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建设”和“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纳入“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范畴统筹部署深化改革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制度保证”,“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按照自治区党委工作要求,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深化人大工作制度机制改革,不断提高履职能力水平,持续守正创新,扎实高效做好立法、监督、代表等各项工作,努力为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贡献更多力量。

  (执笔:陈世奇 梁晓丽 文妮 李刚 陈华辕)

技术编辑:王赟 校对:吴彩虹
分享至: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主办

备案号:宁ICP备05001759号-1

单位地址:宁夏银川市贺兰山中路266号

宁夏新闻网技术支持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158号

网站总访问量: